close

   米開朗基羅                   


昨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,參觀了文藝復興巨匠─米開朗基羅特展

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、建築師、畫家和詩人,

與李奧納多‧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「文藝復興藝術三傑」。

他不但使話中人物擁有健美的肌肉線條,不僅如此,他超乎常人的毅力,將冰冷的大理石賦予了堅毅不摧的靈魂。

印象深刻的是米開朗基羅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繪畫時,不是用手,而是用腦。」

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家,並非是用充滿得意、自傲的心態,單靠毫無感情的雙手與冰冷的顏料來畫作,


他認為沒有注入藝術家的感情和想法的作品不能堪稱是藝術,真正的藝術是充滿感情的,應該是用「腦」來進行創作。

 

這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,我們是如何看待與處理手邊的工作與事物的,

在達成目標的「過程」中,我們投入了多少心思?其中,又包含多少為未曾嘗試過的改變?

解決問題與處理事物的方法時常不只一種,但如果我們投入不同的「心」力,其所帶來的結果,絕對是不一樣的。

此外,在這次的展覽中,讓我有機會認識義大利的繪畫傳統─濕壁畫。

濕壁畫和北方的油畫材料不同,是以「水」調和色粉在未乾的壁畫上作畫。

「濕」壁畫,顧名思義,必須要在濕的牆壁上作畫。

 

因此,在米開朗基羅站在十八呎高的鷹架上,

在做完了草稿後,依圖像的輪廓線條上打上針孔,用白粉摹印在濕的壁畫上,

緊接著,必須在一天之內,趁壁畫未乾透,快速用水性顏料作畫,讓顏料能夠滲透於灰泥之中,

一旦壁面乾透,顏料吃不進壁面,就會導致只浮在表面而容易脫落。

 

因此,米開朗基羅必須計算一天可完成的大小面積,一旦灰泥塗抹好,他要抓緊時間,在灰泥未乾前完成作品!

然而,這種速度的衝刺,反而帶給他另一種創作的亢奮,

在材料的限制、短暫的時間內,他不能猶豫或修改,就像中國水墨話的筆觸,千錘百鍊、胸有成竹,才能在下筆時擁有大氣渾成的準確。


或許,我們並非熟悉藝術史,或是擅於美術鑑賞,但我們可以在欣賞美好創作的同時,

去揣測他們當時的心情,身處的環境背景,更重要的事,背後為創作那奮而不懈的精神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
    台北黑暗對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